一提起致命於無形的女人病,也許很多人會馬上想到子宮頸癌,因為不似於乳癌有乳房硬塊可以摸得到,子宮頸癌早期並無明顯徵兆,連一代天后梅艷芳也因此病身亡。衛生署網頁資料顯示,二零一一年子宮頸癌在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震中居第九位。雖然香港患子宮頸癌的女性略有下降,但由於近年子宮頸癌的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女性仍不可對子宮頸癌掉以輕心。
一般人以為只有年紀稍長的女性才會患上子宮頸癌,但婦產科專科黃凝醫生指出,25歲至85歲的女性均有機會患子宮頸癌。至於高峰期,則是41歲至45歲,以及66歲至70歲的女士。為什麼66歲以上的長者也會患子宮頸癌呢?黃醫生解釋,這是由於子宮頸癌的演變比較緩慢。大部分時候,子宮頸癌的成因是女性感染HPV病毒,這病毒會導致細胞產生病變,可能需要十至二十年才會演變為癌症。換句話說,如果一位女性在四十多歲時感染了HPV病毒,病毒就會一直潛伏在她體內,可能到了六十多歲才會變成子宮頸癌。
黃醫生表示,子宮頸癌的主要成因是通過性交感染HPV病毒,因此未有性經驗的女士患上子宮頸癌的機會非常低。最新研究指出,20歲前結婚及有性行為的女性,子宮頸癌發病率比21歲以後結婚及有性行為的女性高。黃醫生認為,這是因為年輕的女士感染HPV病毒後,細胞病變的速度會較快。
許多人不知道,原來同性戀者也有機會患上子宮頸癌。黃醫生指出,如果同性戀者使用的性玩具沾有HPV病毒,就會有患子宮頸癌的危機。為預防子宮頸癌,她建議有性行為的女士每年進行一次子宮頸活片檢查,至於未有性經驗的女士則無須進行活片檢查。
除了性交,生活習慣也會增加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黃醫生表示,吸煙會減低人體的抵抗力,加速HPV病毒演變成癌。多於一個性伴侶也會提升患子宮頸癌的機會,因為每一個性伴侶所帶的HPV病毒會有不同號碼,感染高危號碼的HPV病毒固然會增加子宮頸癌風險,但與不同人性交而感染多於一個號碼的病毒也會使子宮頸癌風險大增。
另外,肥胖的女士較容易患上子宮頸癌。黃醫生分析,這是因為肥胖的女士抵抗力較低,而且研究顯示,肥胖人士往往較少接受身體檢查,肥胖的女士也較少接受子宮頸癌篩查,因此無法在早期發現癌前病變,及早治療。
早期的子宮頸癌並無明顯症狀,只要到了晚期,才會出現下體分泌物發臭及有血等症狀,所以若女士們只靠觀察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身體有無異常,並不能及早發現子宮頸癌。黃醫生指出,只有通過抹片檢查才可偵測到子宮頸細胞微小的早期變化,也就是在HPV病毒演變成子宮頸癌之前的階段,稱為「癌前變病」。「癌前病變」分為三期,昂CIN1、CIN2及CIN3,意指不同程度的鱗狀上皮內病損。
黃醫生表示,「癌前變病」是很容易治癒的。只要通過陰道鏡及電環切術手術,用電流切除約1釐米的小部分宮頸,就可以將致命的癌症狙擊於無形。手術並不會造成陰道內的傷口,病人也很快可以出院。但是,如果「癌前病變」已經演變成子宮頸癌,那就需要切除子宮。若癌細胞已經擴散至淋巴結,便需要連同淋巴結切除。到了更後期就需進行化療及電療。
如果婦女不幸在懷孕其間發現子宮頸出現細胞異常,怎麼辦呢?黃醫生解釋,如果只是「癌前病變」的話,一般都會等她產下孩子之後再作處理,因為「癌前病變」往往需要幾年至十多年時間才會變為癌症,所以並沒有燃眉之急。
但是,如果該婦女已明顯患上子宮頸癌,那就要視乎病情的嚴重性。若已很嚴重,黃醫生會選擇為病人開刀,使孩子早產之後,再為病人進行治療。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的周數較大的話,有機會保存小生命。總結來說,黃醫生會視乎病情的急切性,衡量病人是否適合繼續懷孕,還是需要終止懷孕及立刻治療,再採取適當措施。
從生活上預防子宮頸癌的方法多而且容易做到。黃醫生表示,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減少性伴侶的數目、盡量在行房時使用安全套都有助減低子宮頸癌的風險。另外,不要吸煙、多做運動以避免體重過高、均衡飲食、多吃深綠色蔬菜(含有葉酸)有助增加抵抗力,減低患子宮頸癌的機會。
不過,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始終是注射子宮頸癌疫苗,以預防最高危的HPV 16/18病毒。現時市面有「二合一」及「四合一」兩種子宮頸癌疫苗,供市民選擇接種。黃醫生解釋,「四合一」疫苗除了可以預防子宮頸癌之外,兼能預防俗稱「椰菜花」的濕疣,因此男女均可接種。
「二合一」則只針對預防子宮頸癌,表面上似乎沒「四合一」那樣划算,不過部分研究顯示,「二合一」,對HPV 16/18的抗體比「四合一」高一些,並有機會連帶預防其他病毒號碼,如HPV 31/33。黃醫生建議市民因應自己的需要,向醫生查詢後再接種。接種疫苗以未有性行為的少女最為有效,而且越年輕接種,產生抗體越高,9歲以上的女性應考慮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