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重點媽媽必讀,產後傷口護理


親子雜誌 09/2017



生產後的頭一個月,是媽媽傷口復原的黃金時段,除照顧BB外,干萬不要忽略自己的需要。身體上的傷口如惡露、會陰、疤痕都需要妥善護理,以防傷口感染。

三大重點媽媽必讀,產後傷口護理

1. 惡露處理

婦產科專科黃凝醫生解釋,所謂惡露是產婦生產後,子宮收縮在陰道處會持續排出的分泌物。初時在醫院時,惡露流量比較多,亦呈鮮紅色,大約兩周後,流量會減少如平日經期流量,逐漸轉成淡紅色。到了四至五周,惡露只餘下數滴呈鮮紅色,小許血塊,逐漸減少變為乾淨,但也可以出現如經期流量。不論順產或開刀,正常惡露一般只會維持六星期。

餵哺母乳縮短排清時間

餵哺母乳因刺激到腦下垂體分泌荷爾蒙,可加快子宮收縮,能縮短惡露排出的時間。而沒有餵哺母乳及不是全母乳的媽媽大約六至八星期會惡露停止,之後會再現經期。

以下情况要特别注意

一般女士會陰傷口混合體汗會有少許氣味,如不是過於濃烈的氣味都不用太擔心。若發現惡露發出惡臭、下腹痛、流量明顯增多,如每天完全濕透四至五衛生巾,甚至濕透致內褲,則需向醫生了解及處理情況,因有機會是子宮發炎的症狀。

陰道傷口出現劇痛

陰道傷口出現疼痛,痛楚越來越厲害,有可能是縫合時出現血塊,應馬上與醫生聯繫。

2. 每次如廁後清洗會陰傷口

分娩時, 胎兒對媽媽的子宮頸口及陰道組織會造成破壞。 而傷口縫合後,表皮傷口大約一至兩星期會癒合。直到六星期傷口會完全康復。最重要的是保持衛生清潔,前向後的方式清潔,即小便至大便位置。此外,公立及私家醫院都會提供粉紅色的沖洗瓶, 讓媽媽在每一次如廁後清洗傷口。另外,只需用暖水清洗,不需特別用消毒藥水, 建議以站立式沐浴。然而,如出現傷口發炎,醫生會提供浸沐用的藥水,治療會陰傷口。

剪開會陰形狀-復原沒大改變

黃醫生指出,為避免分娩時陰道不規則狀撕裂, 醫護人員有可能切開會陰幫助胎兒順利產出。之後,會為產婦處理傷口,形狀不會因剪開而出現大的改變,只是因為生產胎兒時刺激產道擴張, 導致形狀難以回復產前形狀。傷口在產後首星期可有明顯的腫脹及疼痛。 但對行動與作息沒有太大影響,如上述提及表面傷口大約一至兩星期恢復。 內裡組織則需六星期完全復原。

3. 半年至九個月疤痕可減淡

皮膚增生上,有部份媽媽天生體質容易出現角質皮膚增生,但普遍媽媽只需小心護理傷口,可有效減低長出肉芽、角質皮膚增生的問題。長出肉芽的先兆,疤痕會突然變厚,發炎紅腫,媽媽需要看醫生洗傷口重新護理。

醫生會替開刀生產的媽媽打入抗生素避免出現皮膚發炎問題。 當傷口癒合後,產婦可用疤痕貼、除疤啫喱膏等產品,大約半年至九個月疤痕便會減淡。而愛美的媽媽產後,可向美容科醫生跟進疤痕問題。

兩類傷口易感染的媽媽

皮下脂肪較厚或糖尿病病史的媽媽,因她們免疫力較差,較容易出現傷口感染,因此需特別注意產後傷口的護理。

剖腹生產傷口護理

醫護人員會為剖腹生產的媽媽傷口貼上防水膠布,回家後可以沐浴,但要保持傷口透氣乾爽。另外,首六星期,產婦應少運動,勿提重物,多休息,其後可漸漸到處走走。在抱BB時,要小心以免擠壓到傷口。此外飲食注意上,不要吃生魚避免留有疤痕。

資料來源: 親子雜誌



Whatsapp 預約